心力衰竭是怎么回事:
心力衰竭也称心功能不全。心衰是常见的心血管临床综合症。是指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而出现组织灌注不足和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有人称心衰是“生命的绊脚石”,心衰治疗的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短期及远期预后。
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瓣膜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急性肾炎等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
心衰的流行病学情况:
据国外统计,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约为1.5%-2.0%,而60岁以上人群可达6%-10%。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西方近似。因此,可以预计,我国心衰的发病会呈明显升高趋势,人群中心衰患者人数不断扩大。尽管药物治疗取得了进步,但心衰的死亡率一直在稳步增加,在过去十年中,心衰死亡率增加了6倍。心衰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严重心力衰竭1年死亡率达到40%~50%,轻到中度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是15%~25%。在心脏病患者中,一半最终死于心衰。
心力衰竭的更大危害在于它对心脏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延缓心衰发病过程、保护心脏功能非常重要。我们建议,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以及肥胖者都是心力衰竭发病的高危人群,更好每年做一次脑钠肽检查,以便在心衰发病早期及时干预。
心衰的症状:
心衰最典型的症状是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严重者端坐呼吸、咳嗽并伴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还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少尿、双下肢浮肿等。
4大症状教你识别心衰:
心衰早期由于患者能自由活动,坚持工作,往往被人们忽视,但心衰并不是不能被识别,下面的信号能为我们识别心衰提供很好的帮助。
一、日常活动稍微大一点,就会感到心慌、胸闷、出不来气。
二、晚上睡觉时需垫高枕头,呼吸才感觉舒适,夜间睡眠时会突然胸闷、气短,甚至憋醒。
三、出现干咳的现象,白天或坐着时较轻,而晚上或平卧时则加重。
四、白天尿量减少,晚上尿量增加,并伴有体重增加或下肢浮肿的现象。
常见的心衰诱发因素:
一.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
二.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三. 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可增加心脏负荷
四.贫血、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可增加心脏负荷。
五.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
六.其他疾病,如肺栓塞等,均可诱发心力衰竭发作。
心衰的预防和治疗:
要想有效预防和阻止心衰的发生发展:首先,要预防心脏病特别是冠心病的发生,人人都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最重要的。得了心脏病,也不要害怕,只要早防早治,还是有办法的。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根据病情应该及早手术;对于冠心病,主要还是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限制食盐,增加体育活动等,尽可能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和进展,这是预防心衰最积极的方法。
其次,要注重药物治疗。近年来对于治疗心衰的药物研究进展很快,心衰病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目前,西医对心衰多在针对原发病治疗同时采用强心、利尿及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等血管扩张剂的运用,延长并挽救了许多心衰患者的生命。
第三,病人应该长期接受医疗随访,一般一至两个月一次,以保证病情的长期稳定。如果在医嘱下用药,并且长期坚持用药,就能大大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心力衰竭完全可以得到控制,心衰这个沉重的话题会变得轻松一些,病人可以无症状的正常生活。
心衰患者的用药指导:
1.在使用利尿剂后,注意有无低血钾反应,遵医嘱服药或与保钾利尿剂合用,同时多补充含钾食物。
2.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学会自我监测,严格遵医嘱服药,服药前应数脉搏,如脉搏<60次/分,出现恶心、呕吐、黄视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诊。
3.用血管扩张剂者改变体位时,动作不宜过快,防止体位型低血压。
4.定期门诊随访,防止病情发展。
饮食指导:
1.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小于5克,服利尿剂者可适当放宽,限制含钠高的食品如发酵面食、腌制品、海产品、罐头、味精、啤酒、碳酸饮料等,可用糖、醋、蒜调味以增进食欲。
2.对于低血钾病人,应多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深色蔬菜、瓜果、红枣、蘑菇、缸豆等。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每餐不宜过饱,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劝戒烟酒。
4.适当限制水分,多吃豆制品与鱼类,少吃油煎、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心衰病人休息与活动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及其他感染,保证充足的睡眠。
2.疾病恢复期应适当活动与锻炼,避免劳累,活动量以不引起心悸、气促等症状为原则,建议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
3.根据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
一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须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二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强调下午多休息,可不影响轻体力工作。
三级: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每天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协助自理。
四级:卧床休息,在床上做被动运动,轻微的伸屈运动和翻身,逐步过渡到坐或下床活动,鼓励病人不要延长卧床时间,防止静脉血栓、便秘等发生。
急性左心衰竭家庭急救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以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气喘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急症。由于此症状常在夜间突然发生,如能正确、及时地进行现场或家庭救助,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痛苦,为进一步救治创造条件。
首先要准确判断病人的呼吸困难是急性左心衰竭的心源性哮喘而不是支气管哮喘。这两者的表现者是“喘”,但抢救的方法和原则截然不同。在没有医护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如何尽快地区分两者呢?简单地说,除了参照过去的有关病史外,就是要搞清楚病人的“喘”与体立是何种关系。急性左心衰的“喘”常在睡眠中突然发生,平卧时“喘”明显加剧,端坐时“喘”减轻;而支气管哮喘的加重和缓解,与体位改变的关系不明显。
如肯定为急性左心衰竭的“喘”,不能使用哮喘病人常用的各种喘气雾剂,也不宜口服舒喘灵等平喘药,这些药物只能加重左心衰竭,甚至可导致病人猝死。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消化痛及开搏通等药物。
家庭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关键的措施是让病人采取坐位,可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或踩在小板凳上,上身前倾。这种姿势能有效地减轻心脏的负担;同时横膈下降,使肺活量增加,呼吸困难有所缓解。
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往往有濒死感,心情紧张,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对病人十分不利。家属应尽力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情绪,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中如有吸氧条件可立即给病人吸氧,氧气更好能经过湿化瓶再入鼻腔,若将湿化瓶中的水倒出30~40%,然后加入等量的酒精,其效果会更佳。
需要指出,只有部分轻症性左心衰竭可望通过上述家庭救助的方法获得缓解,而相当多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则需要在进行家庭急救的同时,应及时与120联系。途中要坚持端坐位、两腿下垂,绝不能让病人勉强步行去医院。